close

繼續都蘭的故事。

室友說過,在都蘭認識的旅人都比在別處遇到的酷。「這裡的人真的很酷!在墾丁,你能遇到最酷的人就是環島的了。可是在這邊…哎呀總之每個人都好酷好妙!」因為墾丁僅僅是個旅遊區呀,是一般觀光客嘻嘻哈哈放鬆放鬆的度假天堂。而都蘭,是想要躲懶休息喘氣放空思考沉澱的怪咖才會停留的地方。

該怎麼說呢,套室友的文章好了:

「來這裡的人多半都是怪咖,
他們在這邊與自己對話、與自然對話,
試著在一個空間和時間軸裡找出什麼,並且探索人生的方向,
我沒有辦法用文字一一形容,或許我敘述的功力還不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但我想親自住上一段時間,
你的認同感會比斷斷續續的文字敘述來的更感同身受。」

我認識一位非常有深度而學歷也實在很高的室友,每天很憂鬱的寫寫寫,跟自己對話十幾天,終於在這兩天悟出些什麼,說可以回家了。又有人介紹我一位過來人,在都蘭換宿後尋著了自己,就跑去種田了,當個沒有薪水可領的年青農夫,暫無利可圖,可是談到農作就一臉滿足。

今天剛巧聽到兩位跟彼此分享尋找自己的心路歷程。我沒有作過任何回應,可是其實一直在聽,而且當下就決定今天要完成這一篇——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慵懶非常,腦子裡常常有想到很多,卻總是任性的讓它隨意停留或溜走,就是不想要記下來,只因動腦太傷神。今天下決心要把這篇寫好,是因為我真的很被觸動。

「…就在那個時候我想起我從小就喜歡種東西,可是一直沒有去實踐。因為長輩都會對自己有期望,而且身邊都沒有人在幹這種事,如果我這樣做的話,人家都會覺得我很怪。我自己也會很迷惑,我不知道自己是誰、我是不是很奇怪、我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我很迷失。一直到我知道南澳自然田這個地方,遇到跟我一樣的人,我終於知道自己並沒有很另類,就安心了,也就留下來了。」

這是似曾相識的話。

我在台灣頭一個月就是在這種混亂之中度過,在我發給弟弟的簡訊中,曾經有幾句是這樣的:「This is why I need to travel alone for so long... 我想知道到底我是誰,到底我變成怎樣又有誰仍會接納我。」不瞞大家,這是我在北車一角偷偷淌著淚打的。

我是誰、我是不是很__…這些都是很妙的問題。有人從來不去想,有人思考到心跳靜止那一刻還沒有找到答案。

我一直有在想這些很妙卻又很煩人的問題。我一直都知道自己是怪咖。

一年多前我跟一位好友講電話,聊到我的慵懶、我的隨性、我的無所謂、我的享樂主義、我的「管它呢」motto,最後我索性把這些都推到父母頭上:「因為我爸媽就都是這樣的人哪!我從小就知道我父母都很非一般,我們家就是與別不同。」那時候根本沒有幾個台灣朋友、沒有很了解台灣和台灣人的我,更瞎扯了些鬼話:「欸可能我們家是台灣移民來香港的,我們都活得不像香港人。」好友還跟著我繼續廢話:「應該是喔,你們的lifestyle真的跟我們一般香港人很不同。」

我很會調節自己心態,在香港打工時明明忙累苦悶得要死,卻還是可以讓自己感覺每天像度假一般。我很會享受生活,我沒有包袱,我率性而行,也懶得跟人交代——只要讓媽知道我平安快樂就好——所以我現在才會在台灣爽。

旅行會讓你認識許多人,住在背包客棧更甚。有一個問題,我幾乎不曾問出口,因為我覺得問這個有點笨。「你來這裡有要幹嗎?」這是我要跟看起來明顯是觀光客的客人打開話匣子時才會問的蠢問題。

對平白無事也可住上一段日子的人,實在不需要問。不是我沒有興趣了解他們,而是,我知道我們都是同一類人。

說是累極要休息也好,轉換工作之際過度一下也好,怕2012是芥末日想要及時外遊行樂也好,正在逐步實現自己的小小夢想也好,沒有計劃輾轉流浪至此也好,我們都是同一類人。有必要清晰描繪出來嗎?如果我們不是同一類人,我們有必要跟你交代嗎?解釋也是白耗時間。到有一天你變成我們這種人,就會明白。這個問題實在沒有必要開口問,它沒有存在的意義。

在旅途中,就是會遇到許多人,你並不知道你們邂逅背後的因由,也不需要刻意和他們作很深入的訪談或對話。你們只需要坐在同一個空間,就已神奇地相知。因為你們都是同一類人。

所以,我真的沒有很想回家——我只有想我兄弟和爸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腳踏車千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